装配式建筑:撑起中国新型建造的一片天 发布日期:2020-11-02

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将成为驱动建筑业转型升级的新动力,同时亦将成为中国建筑的未来之路,撑起中国新型建造的一片天。

一、装配式建筑—定义内涵

所谓装配式建筑,简而言之就是指用工厂生产的预制构件在现场装配而成的建筑,从结构形式来说,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木结构都可以称为装配式建筑,是建筑工业化或建筑产业化的产要载体与重要组成部分。对装配式建筑的认知,业内一般存在如下的通俗理解。

一是把装配式建筑理解为“预制装配式住宅”。这种理解认为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发展,建造房屋可以像机器生产那样,成批成套地制造。只要把预制好的房屋构件,运送到工地装配起来就成了。“拼装房”是装配式住宅的通俗称呼,它的全称可谓之“预制装配式住宅”,是用工业化的生产方式来建造住宅,将住宅的部分或全部构件在工厂预制完成,然后运输到施工现场,将构件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组装而成的住宅。与传统建房相比,“拼装房”只是部分部件在工厂进行了预制,到施工现场也要和传统建筑一样浇筑,并不是想象中的“搭积木”,因此房屋建成后从外观根本看不出区别,但其可大幅减少建筑垃圾和建筑污水,降低建筑噪音、有害气体及粉尘排放,减少现场作业及管理人员。

二是把装配式建筑理解为“预制装配式施工”。长期以来我国建筑主要采用的是现场施工的方式,即从搭设脚手架、支设模板、绑扎钢筋到混凝土浇筑,大部分工作都在施工现场由人工来完成,不但劳动强度大,而且施工现场管理难度大,建筑材料消耗量大,现场产生的建筑垃圾较多,同时对周围的环境有较大影响,且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涨,以低廉的劳动力价格为基础的现场生产方式正日益受到越来越多的挑战,而预制装配式施工通过将建筑物的部分或全部构件预制工厂生产完成,然后运送到施工现场,采用可靠的安装方式和安装机械将构件组装起来,成为具备使用功能的建筑物的建筑施工方式。与现场施工相比,预制装配式施工具有施工方便、工程进度快、对周围环境影响小且建筑构件的质量容易得到保证等优点,过去我国主要在工业建筑中运用较多,近年来开始在民用建筑、公共建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越来越多的采用。

二、装配式建筑—新型建造的必然选择

首先,装配式建筑有利于推进新型城镇化与工业化进程。由于装配式建筑是先将建筑构件按照建筑设计要求在工厂制作加工好之后运送到施工现场进行安装连接,当施工现场还在进行“三通一平”、临建设施建设等这些前期基础性工作时,在构件预制工厂就已经开始进行梁、柱、楼板、楼梯、外墙、内墙、屋面等主要构件生产了,因此无需在施工现场有大量的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可大大的提升施工进度。发展装配式建筑,一方面为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另一方面,有利于促进建筑业的工业化进程,促进建筑业与现代制造业的融合发展。

其次,装配式建筑有利于保证工程质量与促进品质提升。我国建筑业实行的是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劳务分包的“金字塔式”施工组织方式,外加建筑业迅速发展形成的大规模建设格局,形成大批农民工进入到建筑行业从事一线的施工生产,由于自身素质能力参差不齐及技能培训的局限性等因素,导致在传统的现场施工方式中,安全和质量事故时有发生。而预制装配式施工方式中,可以将这些人为因素的影响得以降低。大量的预制构件都是在预制工厂生产,而构件预制工厂中的温度湿度控制、技能工人操作的熟练程度、模板工具的品质等优于现场施工方式,部件的现场安装与结构连接按照固定的流程,采用专业的安装队伍更能保证工程质量的稳定性。

然后,装配式建筑有利于节能环保与绿色施工。建筑业作为我国耗能大户,整个行业的能耗占到全国能耗的三分之一,且对周围环境污染严重,而预制装配式施工方式节省了大量现场脚手架、模板作业,减少了木材使用量,有利于资源的节约。采用预制装配式建筑,现场湿作业减少,对周围环境影响小,噪音、粉尘污染等远远小于现场施工,能有效地促进文明生产与绿色施工的开展。

装配式建筑有利于行业转变生产方式和企业转型升级。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建筑业仍然以劳动密集型的现场施工方式为主,不但劳动生产率低下,而且工人作业条件、施工现场的生产质量、安全措施均难以得到有效保证。装配式建筑依托构件工厂化、施工装配化,现场作业一定程度上的得到减少,是建筑业追求的施工进度快、经济效益优、施工质量高、节能环保好的现代生产方式,这些都有利于转变生产方式,加快和国际建筑业发展模式的接轨,符合新型工业化大生产模式的发展趋势。同时,行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有利于促进建筑企业的战略转型、业务升级、管理提升及永续发展。

在“转方式、调结构、降速度”经济新常态下,作为建筑产业化重要载体的装配式建筑即将进入新的发展机遇期。